随时了解我们最新的礼物、优惠和新闻:

13336

KOL中文是什么意思?如何分辨「网红」与「KOL」?

KOL中文是什么意思?如何分辨「网红」与「KOL」?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信息的传递非常「单向」,我们接触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大众媒体──消息经由记者接收、由记者进行消化、整理、报道,再传达至你与我。然而,在当今的世代,信息不单不是单向,有是「多面向」,有如蜘蛛网,你我他可以独立连结,也可以以群组的方式地集体连系。从群众的角度而言,当中尤其由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KOL对在社交媒体所发表的评价,不单是吸引无数跟随者的眼球,更影响很多人的消费决定。不难明白的是,很多品牌管理者、广告商,现在都力求找到优秀的 KOL 以达致广告的效果。

那么,KOL的中文意思是什么呢?

KOL(英文:Key Opinion Leader),直译做关键意见领袖,系指互联网上特别有影响力嘅人,多数透过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呢类网上社交平台开户口,定期贴特定主题嘅内容,逐渐累积大量网民订阅同关注。有啲涉及消费类商品嘅KOL,会吸引到商家搵佢哋合作卖广告。

那么,一位优秀的 KOL 该具备什么条件?知名度高就一定有影响力吗?其实不然。知名度和影响力,两者都是重要的指标,然而,两者未必有正比的关系。

一个知名度高的 KOL,很可能有大量的支持者(即粉丝,Fans)或者跟随者(Followers),但未必代表这位 KOL 可以影响他们的消费决定;反之,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 KOL,可能他算不上是街知巷闻,但他的一小撮的支持者对他可是亦步亦趋。

拣选 KOL 的质与量指标

再深入一些去想,营销人员在评核如何选择合适的 KOL 时,该考虑什么因素?凭借着我们团队所累积的经验,在此分享一下在选择 KOL 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质量上(Qualitative)的指标。

我们会视乎内容切合度(Content Affinity),当中我们会经常参考的有 4 个指标:

1.相关性(Relevancy)

我们会首先看该KOL是否该产品的使用者,有否写网上信息(Feed),他/她本身的专长是否与该行业 / 产品有关。

2.外貌及品味(Look & Style)

在这方面,香港人的确较为肤浅,这因素对消费者而言都相当重要,我们都会看KOL在互联网上是否表现出吸引观众的外貌和品味,也看他/她的言论有否正面的能量?还是较情绪化或被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他外貌和品味关乎到他是否与该品牌切合。

3.语气及行为(Tone & Manner)

从 KOL 的网上发布,我们会看看 KOL 如何用字? 当他描述产品时,当中的用字是否切合品牌的需要?当中的语气又是否能够吸引(Engage)目标客户群(Target Audience)?因为在网上,有些 KOL 有时说话较为轻佻或偏激,而如果品牌的目标客户群是比较成熟稳重的话,这 KOL 的切合性就值得存疑了。

4.经验(Experience & Voice)

我们会看 KOL 在该产品和行业上有多少知识,对受众而言的认受性又是否足够,尤其在电子产品(例如 Gadget)的行业,受众很多时候在 KOL 上追求一些有深度、有洞察力的评论(Insights),藉此可以省掉自行探索的时间、心力和金钱。香港人很多都追求快捷、方便,这也是很多人跟随 KOL 的原因。故此,我们也会看 KOL 是不是一个专家(Expert)、潮流的带领者(Thought Leadership),如果是的话,这当然会大大加分。

第二,数量化(Quantitative)的指标。

我们会看看KOL的群众影响力(Audience Base)。所谓群众影响力,顾名思义,这部分的准则会分析较多数据。

1.接触面(Reach)

这在指KOL潜在可以接触到的受众数目,如果是在Facebook上,会看他的跟随者 (follower)的数目,在Youtube 上则看订阅者 (subscriber)的数目,在个人的部落格上就看有多少读者或点击率。

2.参与率(Engagement Rate)

简单来说,KOL 能否与受众拉近距离?纵使是一位接触面很广的KOL,也要看看他的受众是否会阅读KOL刊发的信息,甚至是作出回应,所以,从「赞好」(like)、「回应」(Comment)、分享(Share)等等的数目,可以让我们判别受众与KOL的互动量。

3.转发数目(Number of Re-Posts)

以上两点都是集中在 KOL上,其实,一个成功的KOL,很多时候象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手接触 KOL 的受众有限,然而,徜若当中有人把信息向周边的朋友转发、分享,这样则会大大增加涟漪的效应,试想想,如果 100 个愿意转发的人都有 100 个朋友,而如果每个朋友都愿意转发的话,则变成有 100 万人看到了,可见这般效应不单是倍增,而可以是几何级数增加的。

第一类:切合度高、群众影响力低

就着那些属于内容切合度高、群众影响力低的 KOL。我们会建议在这类别挑选几位KOL,藉此精准地接触目标的受众,但不能只靠一个,否则整体的接触面可能较弱。以「汤唯」为例,她固然是一位极具名气、光茫四射的一线名星,凭借她的外貌、行为举止、品味和经验等,她在内容切合度方面固然是毋容置疑,然而,她几乎没有接触社交媒体,在网络上甚少有跟随者,所以她的群众影响力相当低,她这些就算是一些例外。

第二类:以取胜

那么,那些内容切合度和群众影响力都低的 KOL,我们是否完全不应该采用?其实未必。因为我们可以在行销计划上,采用多个这类别的 KOL,这种以「量」来取胜的策略,有助于制造回响、声势(Noise),让受众感觉到四周都有产品讨论,很多时候,这种「量」是以十几个至几十个不等的。另外,我们都会建议储集 KOL,在有需要的时候邀请他们来参与公司的活动、就产品作出评价等,尤其是在出现危机时,这种KOL很多时候价钱较便宜,可以在这些时候帮得上忙。

第三类:内容切合度低、群众影响力高

就是内容切合度低、群众影响力高的 KOL,在行销策划上,采用这类的 KOL 不需要很多,几个就已足够,基于他们的群众影响力,可以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例如麦当劳曾找来指明的香港KOL熊仔头来为其新推出的产品作宣传,KOL熊仔头与麦当劳的切合度并不高,不过胜在熊仔头的YouTube频度有超过50万名订阅者,以其影响力,即使两者的切合度不高,亦能作宣传效果。

第四类:内容切合度高,群众影响力高

最后,内容切合度与群众影响力都高的 KOL,固然是最适合的,采用这类的 KOL 的数目不需要很多,源于这些 KOL 通常牵涉较高的成本。

筛选的准则

除此以外,我们需要采取 4 个筛选的准则:

1.KOL 的收费是否合理

在市场上,很多KOL的价格都相当浮动,亦即我们俗语所说的「海鲜价」。尤其当某个KOL当红的时候,又或是手上的工作较多的时候,他们收取的价格上升幅度可以相当惊人。如果他们的叫价过高,我们要考虑价钱是否合理,还是转用别的途径。

2.KOL 的配合度

KOL究竟是否容易一起合作,会否准时推广产品?对方会否隐瞒自己的利益?或是难以合作?例如在试用产品后写下评语后,会否未经讨论就直接公开发布?另外,有些当红的KOL,可能她本身有经理人,所以如果与这位KOL合作,也要与她的经理人磨合,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KOL 的形象

有些 KOL,可能受尽负面新闻、绯闻、丑闻缠绕,这些我们都尽量避免。

4.KOL的商业化

最后,某些KOL可能有大量的跟随者,内容切合度也不俗,但他可能太商业化,可能代言大量的品牌,甚至曾经就对手的品牌做过代言,这些可能未必适合。尤其是口碑为上的年代,太商业化的KOL的说服力很可能稍逊。

AI与数据驱动:精准KOL营销的新纪元

当您掌握了KOL营销的基础,下一步就是拥抱科技。在2025年,AI与大数据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驱动营销成功的核心引擎。它们让品牌能从繁琐的人工筛选中解放,实现真正的精准营销。

如何运用AI工具精准筛选KOL?

过去,寻找合适的KOL象是在大海捞针,耗时又费力。如今,AI赋能的KOL平台能够根据您的品牌、产品与目标受众,自动分析海量数据,为您推荐最匹配的KOL。这些平台能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粉丝数排名,它们还能:

  • 受众分析与匹配度评分:深入分析KOL的粉丝人口统计资料、兴趣标签与消费行为,确保其受众与您的目标客户高度重叠。
  • 历史表现预测:透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KOL过往活动的成效,如平均互动率、按赞数、留言数与转化率,协助您预判潜在的投资回报率 (ROI)。
  • 反作弊机制:自动识别殭尸粉丝、买赞或不真实的互动,确保您选择的KOL拥有健康的粉丝生态。

数据分析如何持续优化您的KOL营销活动?

成功的KOL营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优化的过程。透过数据追踪,您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分投入所带来的产出。您应该重点关注以下数据指标:

  • 互动率(Engagement Rate):不仅仅是按赞数,更要看留言、分享与收藏数。这反映了KOL内容的真实影响力与粉丝黏着度。
  • 销售转化数据:使用专属的追踪连结或优惠码,精准衡量来自KOL的销售额与客户数,计算出实际的投资回报率 (ROI)。
  • 声量与情感分析:追踪品牌在合作期间的社群讨论声量与正负面评价,及时应对危机或优化沟通策略。

深度解析:微型与奈米KOL的隐藏力量

在追求粉丝数的时代,品牌往往只关注头部KOL。然而,2025年的营销趋势表明,消费者越来越信赖那些与自己更贴近、更真实的声音。这正是微型(Micro-KOL)与奈米KOL(Nano-KOL)的价值所在。

为何微型KOL是2025年的品牌新宠?

  • 高互动率与高信任度:由于粉丝数相对较少,微型KOL能与粉丝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他们的推荐更象是朋友间的真实分享,因此具有更高的信任度与说服力。
  • 利基市场精准触及:每个微型KOL都可能代表一个独特的、高度集中的小众社群。透过与他们合作,品牌可以精准触及特定的利基市场,避免广告投放的浪费。
  • 成本效益更高:相较于高昂的头部KOL费用,与多个微型KOL合作的总成本更具弹性,且能分散营销风险,达成更广泛的覆盖。

如何与微型KOL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

与微型KOL合作需要更细腻的策略,重点在于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

  • 重视其创意与真实性:微型KOL的内容往往更具原创性。给予他们足够的创作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品牌,能让内容显得更自然、更吸引人。
  • 长期合作模式:比起一次性的短促推广,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让KOL真正成为品牌的「品牌大使」,能有效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社群商务与KOL带货:直播与销售的黄金结合

在2025年,社群平台已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场域,更是直接促成销售的电商渠道。KOL营销的价值也从单纯的品牌曝光,深化到直接的销售转化。

KOL直播带货的最新趋势与致胜玩法

直播带货是目前最热门的销售模式之一。品牌可以与KOL合作,透过直播进行产品演示、实时互动问答与限时优惠,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决策路径。新的趋势包括:

  • 交互式AR技术:利用扩增实境(AR)技术,让消费者在直播中「虚拟试穿」或「虚拟试用」产品,提升购物体验。
  • 社群团购与快闪活动:结合KOL的社群影响力,发起限时团购或快闪优惠,创造稀缺性与紧迫感,刺激立即下单。

如何优化KOL电商转化率?

  • 清晰的呼吁行动(CTA):确保直播或贴文中的购买连结、优惠码清晰可见,并多次重复提醒,引导粉丝立即行动。
  • 精准的受众定位:分析KOL粉丝的购物习惯与喜好,选择符合其消费潜力的商品进行推广。
  • 售后服务与口碑维护:转化率的提升不仅是销售当下,也包含后续的客户服务与口碑经营,这将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长期信任。

KOL营销的法规与道德准则:建立透明和信任

随着KOL营销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国法规也日趋完善。透明度不仅是合规要求,更是维护品牌声誉与消费者信任的基石。

2025年KOL营销的最新法规挑战与应对

  • 广告披露:多地法规要求KOL必须明确披露其合作内容为「广告」(#ad, #sponsored),避免误导消费者。品牌应确保与KOL签订的合约中明确包含此项要求。
  • 数据隐私:保护消费者的个人资料是品牌与KOL的共同责任。在数据搜集与分析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数据隐私法规(如GDPR、CCPA)。
  • 内容真实性:品牌应与KOL共同维护内容的真实性,避免夸大或不实宣传,这不仅是法律责任,也关乎品牌长期信誉。

培养品牌的KOL

一开始,不必急于找 KOL。很多时候我们会建议公司自己编写和保存一个 KO L的名单,当中有些内容切合度不高的KOL,其实我们都可以予以发展,让他发挥潜力,为该公司的产品做代言。我们通常建议让 KOL 第一手地接触不同的行业信息,甚或是提供新产品的样本供以试用,藉此提升他/内容切合度。某些公司设有最佳用户大奖(Best User Award),这些可以奖励一些有潜质的 KOL,也可以教他认识公司的产品,这些做法都可以直接提升他的内容切合度。

那么,一些群众影响力低的 KOL,我们如何提升他们?我们可以直接邀请他们来公司的活动,让他们接触公司的受众,藉此增强他的群众影响力,我们也可以在 Facebook 上摆放精准营销广告,以增加群众影响力。

就着一些两者皆低的 KOL,我们也会建议公司持续地培养这些 KOL,因为当公司出现危机之时,公司才可以迅速地找到忠实的用户,让他们以第三身的角度来为品牌发声,为品牌做一些中和(Neutralization),熄灭一些火头。

举一个例子,早前黎明举办演唱会,因场地出现一些了问题令演唱会未能如期开始,他在 24 小时内就已经迅速解除危机,他的公关技巧、以及对事情的承担、为参与者提供退款,都是无庸置疑的。但他能迅速平息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有赖于他的粉丝会。黎明的内容切合度未必高,群众影响力也未必大,但胜在一呼百应,人多势众,所以很快就可以平息这个风波。

「网红」与「大号」

还记得「洪荒之力」吗?短短一个晚上,从一句新闻回应,演变成全城热话,更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令游泳女将傅园慧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洪荒之力」让网民纷纷仿效,更有公司想找傅当KOL(Key opinion leader)宣传自家品牌。

到底「网红」和香港人常说的「KOL」有何分别?

「网红」是指在某个领域小有名气或因一些事件突然爆红的人,例如最近一位日本艺人大叔凭一首「PPAP(Pen-Pineapple-Apple-Pen)」歌成了「网红」。三句重复的歌词配以简单动作,足以令歌曲在网络上疯传,除了被改编成多个版本,更不少名人翻唱。不过,这种「网红」的热度往往只能维持一段短时间,大概只有一到两个月不等。而且关注「网红」的人没有共通点,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可能是受众。提到以歌曲成为「网红」的人,你一定会想起数年前跳骑马舞《Gangnam Style》红遍全球的PSY。虽然这首洗脑歌像病毒般传播并在短时间内取得破亿点击,不过热潮往往来得快也去得快,他之后推出的新歌再也引不起关注。就像奥运闭幕后,傅园慧的曝光率、关注度与讨论度也逐渐减退一样。

KOL在内地统称?「大号」,包括明星及某范畴的名人。就名气而言,「大号」的形象已经深入民心,而「网红」给大家的记忆往往只有行为、表情或金句。另一个着眼点就是受众,「大号」的受众通常有特定的年龄层、性别或兴趣。想看日本的旅游美食情报,你会看常分享日本旅游信息的KOL专页,至于其他范畴例如育儿、美容、潮流装搭、烹饪,都各有相对应的一群KOL,而且通常一个KOL只会专注一个范畴。

「网红」与「KOL」的分别,对于品牌投放广告资源有重大影响和启示。

香港本土品牌如果想捉住某个热潮在内地进行推广,就要准确的投放不同的资源到「网红」与「大号」身上。Sam以「洪荒之力」为例子,建议客人在微博的博文上加上标签,提高博文的曝光率,同一时间配合与目标客户群相关的「大号」宣传。Sam用简单的方法便可推高客户品牌整体的曝光,从而达致广泛传播的效果。所以从商业的角度出发,每个品牌在投放广告资源时,也应先仔细考虑,不应盲目地「抽水」,才可以在让受众有共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品牌形象。

案例分享:今时今日,KOL是如何炼成的

今时今日,网红的影响力可谓无远弗届,当他们在自己坐拥庞大的粉丝群的平台上推广商品,往往能在瞬间做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直接刺激产品的销量,因此难怪广告商会愿意每年投放数以亿计的费用赞助一些Instagram KOL及YouTube巨星,令营销界上出现一种崭新的网红经济。

正因为网红行业有市有价,这亦造就了一些「教人如何成为KOL」专门学科的诞生。在中国,义乌工商学院(YWICC)近年便开设了一门「网红系」的大学课程,专注孕育KOL。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表演、化妆造型、公关礼仪、美姿美仪、舞蹈、台上猫步等等,而期终考试更加入「30秒摆出15个甫士」的考核部分。

不过,虽然如今这类KOL培训课程已经愈来愈多,但其实孕育炙手可热的KOL,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背后往往需要不少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

例如韩国歌手PSY,纵然他在2014年凭着《江南Style》一曲一炮而红,成为全球知名的网络红人,但其实他经历了十多年的努力和尝试,加上韩风效应、音乐上掌握大众心理,才得到现在的成就。

至于香港有意跻身KOL界别的年轻人,虽然未必能完全借用PSY的成功伎俩,但若要成为网红,赚取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的网红收入,不是没有法则可循。关键是找出大众喜爱而尚未普及的创作方向,持之以恒发展下去,吸引愈来愈网民的注意,并定期分析数据和作出改良,那么成为出色的网红也并非遥不可及。

数码参与循环 (Digital Engagement Model)

下图的模型提供了一套准则,并给予清晰的指引,让市场人员制订和量度推广活动的指标,可因不同的指标,订立具竞争力的整合数码策略。同时,这模型亦能作为结构框架,让企业能决定采用那些数码营销工具,以更有效达致营销目的,并决定运用哪些数据和量度工具,作检查成效及改善活动之用。

1.意识和知识(Awareness & Knowledge)

在这层面,我们会尽量争取最大的曝光度 (Exposure),目标受众较为广泛,而我们通常用的工具是电邮、网站横幅 (Banner)等。在量度方面,我们会看的是有多少人曾开启该电邮、多少人曾阅览该网站横幅(Impressions)、浏览人数 (Views)、点击率 (Click-through Rate),以及接触面 (Reach) 等。

2. 态度和兴趣 (Interest & Attitude)

在这层面,目标是与潜在客户互动,我们通常采取的策略是通过社会媒体如 Facebook, Twitter 或 Pinterest 等,在量度方面,指标会是「赞好」(Likes)、回应 (Comment)、「转发」(Share / Re-post)、「跟随」(Follow)等。

3. 参与 (Involvement & Engagement)

这个层面,我们的目标就变为更实在,目标是想收到潜在客户的查询,我们通常运用的工具会是 YouTube、部落格(Blog)、电邮通讯 (Newsletter)或者公司本身的会员计划,而量度的指标,通常会看影片的浏览量、部落格的跟随者、订阅电邮通讯人数、会员计划的参与人数等。

4. 口碑 (Word of mouth)

走到这层,这些已经是很有潜质的客户、甚或是现有的客户,我们会看所有的平台,包括可供留言、评价的管道,例如网上讨论区、群组、Facebook、部落客等,因为能制造大量声势 (Noise)、引用 (Mention) 也未必代表成效好,我们也要做做人气(Sentiment)的正负度,看看人气是否正面,还是负面,因为万一在危机出现时,在网上可能会出现很多引用,但不代表是一件好事。在这方面的量度指标是评论的数目、引用的数目、人气度等等。

5. 行动 (Action)

看的是究竟有多少潜在客户被转化成实质客户(Conversion)。行动包括直接进行购物(Purchase) (包括网上或在实体店),我们通常会运用的指标包括 印花的使用率、网站上的购物人数;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实质参与公司举办的活动、或者使用公司某项服务,在这里我们会看转换率(Conversion / Acquisition)等。

6. 拥护及优胜 (Advocacy & Champion)

我们在这层面希望能与忠诚的客户连系,希望这些客户能在他的朋友群中倡议运用这产品。在这层面,我们会看有多少由客户制造的正面内容 (Positive User-generated Content)、个案分析 (Case Study)、经验分享(Testimony), 有多少引用、用户有多少会转发他的内容、问卷的参与度、正面的评论、分享产品的网上连结等。在指标方面,我们会看看网上连结的转发度、经介绍所产生的销售额等。

KOL营销的未来展望:虚拟KOL与个性化互动

KOL营销的演变永不停歇。展望未来,虚拟KOL和AI在个性化互动中的应用,正悄然改变着产业的面貌。

虚拟KOL会是下一个趋势吗?

虚拟KOL,即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形象,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它们的优势显而易见:

  • 可控性高:没有负面新闻、丑闻或言行不当的风险。品牌可以完全掌控其形象与言论。
  • 无时间地点限制:虚拟KOL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活动,不受物理限制。
  • 应用场景多元:特别适用于时尚、游戏、科技等领域,其独特形象能为品牌带来强烈的新鲜感。

虽然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但虚拟KOL的兴起,预示着品牌与消费者互动方式的更多可能性。

总结

数码营销的工具有很多,当你在选用适合的工具前,你必须要问自己产品的受众到底是谁。不同的工具对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如果你的受众是15至25岁的人,这些受KOL的影响可能会比其他年龄层更大,因为他们日常接触到的话题很可能都是与KOL有关,所以KOL对他们来说便是一个有效的数码营销工具,而其他的数码营销工具均有不同的重点受众,不过当然数码营销是鼓励运用不同的工具,去推广同一种产品或服务。每一种工具都可以发挥不同功效,有些是把直接的信息分享,有些是建立形象,有的帮你传达信息,所以适当地运用不同工具去推广同一种产品或服务,互相配合,这就是营销人员不可疏忽的重点。

相关文章

创意+移动让你玩转网络营销

试问网络营销时代什么最值钱,答案只能是“创意”,好的创意如同强心剂,一针下去让网络沸腾,瞬间炸开了花。 只有创...

阅读更多...

【YouFind Newsletter | Digital Audit,以数据把竞争对手“起底”】

网络世界拥有海量可以触及嘅数据,例如嚟自各大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品牌网站等,但因为分布得太零碎,企业亦难以运用...

阅读更多...

一条出众的网络广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条出众的网络广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准确的描述出广告要传递的内容。 要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性,把这种目标通过广告中...

阅读更多...
A,Hand,Showing,Technology,,Artificial,Intelligence,,Generative,Ai,,Cyber,Security,

Google AI Mode 变革:不再只比排名!7 个关键让内容抢占 AI 搜寻焦点

2025年5月,Google 在美国正式上线了 「AI Mode」(AI 模式) 功能,这项功能由 Googl…

阅读更多...
privacy

我们使用Cookies以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 如果你继续浏览本网站,即表示你接受我们使用Cookies来收集数据。 更多详情,请参考我们的 私隐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