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持续吸引新客,同时留住现有的顾客。这个时候就要认识营销漏斗(Marketing Funnel)的重要性。想象一下漏斗的形状,由上至下收窄,消费者的行为都相似。当消费者留意到某一样的产品,可能是电子产品、化妆品、衣服,他们可能会比较不同品牌的产品质素,逐步缩小范围,最后选择最有性价比的产品,甚至成为某一品牌的忠实顾客。这个「逐步收窄」的过程就与营销漏斗一样。
当企业掌握营销漏斗的逻辑与运作原理,就能配置对应的战略与行动,令每一个销售行动都发挥100%的功用。
什么是营销漏斗(Marketing Funnel)?
根据定义,营销漏斗(Marketing Funnel)是一个展示顾客旅程(Customer Journey)模型,显示消费者如何从发现一个品牌或产品,到最终落实购买并成为忠实顾客的过程。
现今消费者做一个购买决前,会吸收到各个来自不同媒体和平台的信息。可能你都面对过同样的情况:在社交平台上接触到某个保养品品牌,接着Google搜寻更多信息,了解不同产品和品牌的好处,比较各项优惠,最终才下单购买。在购买后可能你会选择订阅电子报,获得专属的折扣码。
这一连串的行为构成了顾客旅程(Customer Journey),亦代表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布局,很难保证顾客从看到品牌到最终购买的过程中,都能保持足够的兴趣及黏着度。
5大顾客旅程阶段
1.认知(Awareness): 顾客开始了解你的公司、商品或服务,可能是被动接收广告或主动搜寻
2.考虑(Consideration): 顾客主动研究和比较各个品牌、商品或解决方案
3.购买(Purchase): 顾客在这个阶段做出购买决策,企业需要避免让顾客中途放弃结帐
4.留存(Retention): 着重于忠诚度的建立,提供售后服务或更多相关商品推荐,让顾客继续回购
5.拥护(Advocacy): 顾客成为忠诚会员,持续购买并推荐给不同人
从品牌形象建构、建立信任,到最终完成交易并维系关系,只要企业能预先设计营销环节,不仅能让顾客的体验更加流畅,也能提升转换率,进一步增加投资报酬率(ROI)。
3 种常见的营销漏斗类型
到底实际要如何操作?营销漏斗并非千篇一律,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类型甚至不同的营销目标,都可能套用不同的模型。以下介绍三种较为典型的营销漏斗类型,分别是「数位营销漏斗」、「AIDA 营销漏斗」以及「AARRR 营销漏斗」。
数位营销漏斗
数位营销漏斗是最直观的漏斗模型,适用于B2C或B2B的产业,同时是数码营销中最常用的概念。企业如果可以结合营销漏斗模型、数码媒体及数位营销工具,就能逐步引导客户转化。
基础营销漏斗主要分为三个大阶段:
1.Top of Funnel (ToF)
2.Middle of Funnel (MoF)
3.Bottom of Funnel (BoF)
Top of the Funnel(认知阶段)
在Top of Funnel阶段,消费者可能连自己有问题需要解决都还不完全清楚,更不要说认识品牌。在此阶段,企业的目标是「曝光」,针对受众会关心的话题制作内容,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引发兴趣。常见的手段包括:
●广告投放(社群、搜寻引擎、影音平台等)
●部落格文章、新闻稿、专家评测
●社群媒体贴文
Middle of Funnel (考虑阶段)
Middle of Funnel阶段,潜在客户已经对产品产生了初步好感,就会进入「考虑阶段」。他们会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比较与评估。如果想达到强化客户的信任,并塑造专业性,常用的策略有:
●案例研究、使用者见证
●试用版或产品Demo
●进一步的客制化内容(如客制Email)
Bottom of Funnel (转换阶段)
经过一连串的考虑后,顾客对产品已经有相当的理解,并清楚自已的需求。在Bottom of Funnel提供足够的诱因,令顾客落实购买。常用策略包括:
●特殊优惠、折扣码
●免运或加码赠品
●立即下单的限时促销
●风险降低方案 (如14天内退货保证)
经过ToF、MoF、BoF后,可以再延伸出「维系忠诚」的阶段。持续与顾客互动,可以设立反馈机制、会员制度、优惠通知等行动,培养消费者成为忠实顾客。
AIDA营销漏斗
AIDA 营销漏斗是最经典的模型,理论在1925年经已提出,当年的环境与今日完成不同,信息及科技并未有现今发达,不过仍然可以透过「AIDA理论」来了解营销漏斗的原理。
所谓的AIDA分别对应四个关键阶段:
●Awareness(注意):让广大受众认识你的品牌或产品。
●Interest(兴趣):从受众中筛选对品牌真正有兴趣的人,并强化他们的参与感。
●Desire(欲望):透过更具情感诉求的方式,引发他们的购买动机或使用冲动。
●Action(行动):最终引导消费者做出转换行为
AARRR营销漏斗
AARRR营销漏斗一开始主要适用于网络产品、APP 服务或新创公司,不过仍可以应用在不同的产业。
而AARRR分别对应5个阶段:
●Acquisition(获取):客户是如何认识、找到你并进一步进入你的平台?
●Activation(启动):客户第一次体验是否正面?能否快速体验到产品价值?
●Retention(留存):客户在第一次体验后,会不会再次回访、持续使用?
●Referral(推荐):满意的用户是否愿意把你的产品分享给朋友或同事?
●Revenue(收入):最终能带来营收吗?是透过订阅、交易抽成,还是广告收入?
留意一点,因为数码产品的世界,长期使用者及良好口碑是发展的关键,所以特别注重Retention(留存)和Referral(推荐)。
营销漏斗的关键在于「根据各阶段需求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与诱因」,透过将消费者分层,了解应该在哪个阶段该投入哪些资源。例如市场对你的产品种类、特性未够了解,你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在ToF,扩大受众的群体;假若市场已经有一定规模,但转换率不足,便可以增加BoF的预算,吸引顾客购买。只要持续改善,每一步都可能为品牌带来长期且可观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