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 updated with our latest gifts, offers and news:

13336

You are all set, thank you.

【YouFind榮獲「非凡數碼市場策略品牌」大獎】

多謝大家嘅肯定!YouFind Director Mr. Jeffrey Chu上星期五(12月7日)出席由《資本才俊》及《資本企業家》合辦嘅「CEO x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2018」暨「非凡品牌大獎2018」頒獎典禮,獲頒「非凡數碼市場策略品牌」大獎!2018係YouFind踏入新里程嘅重要一年,搬到新Office之後,我哋更專注推動企業品牌嘅數碼轉型,亦開始推出自家免費講座,同業界人士分享交流行業趨勢同最新資訊,成績斐然。今次獲獎對YouFind嚟講絕對係一個認同及激勵,我哋會不斷努力,2019年繼續為大家提供更多專業、創新、全面嘅市場營銷策略方案,再一次衷心感謝大家嘅支持!

繼續閱讀>

【YouFind 日常 | #YouFinders 的快樂聖誕】

【YouFind 日常 | #YouFinders 的快樂聖誕】 #MerryChristmas! 話咁快又一年,憑住大家嘅努力,搬office後嘅第二個聖誕party已經人強馬壯、迫爆You Cafe,睇嚟好快又要搵新office啦??! 交換完聖誕禮物、品嚐過聖誕到會、大玩Group game,當然唔少得萬眾期待嘅重頭戲 — 聖誕大抽獎,恭喜晒各位得獎者!「普Team同慶」完就正式收工放聖誕~祝大家 #聖誕快樂,過一個浪漫聖誕!

繼續閱讀>

【Facebook嘗試改變派Feed模式?】

近日最受大家爭議嘅一定係Facebook於個別國家進行測試,將「News Feed」分為「Personal Feed」及「Explore Feed」;Personal Feed會出現喺主要嘅Timeline上,入面只會顯示家人及朋友嘅News Feed及Sponsored Feed;而Page Feed則移至Explore Feed嘅Timeline上,換言之如果Page Feed想出現喺Personal Feed上就要付費於廣告。Facebook希望用戶嘅Personal Feed Timeline上只會出現朋友嘅更新,但此舉將會令Page Feed嘅Organic Reach下降,大家或需要透過廣告嚟增加接觸目標客戶及曝光率! 雖然是次實行測試嘅國家係塞爾維亞、玻利維亞及斯里蘭卡,而Facebook亦表示並無意將測試功能真正推出市場。但網上亦有聲音表示呢個做法令品牌將大量資源投放於平台上嘅廣告費,忽略內容質素。但同時亦有KOL表示支持,認為能夠將有內容、有質素嘅專頁內容篩選出嚟, 無論如何我哋必須未雨綢繆,提升專頁內容嘅質素以留住「慣性收視」,令一班「Loyalty Fans」主動緊貼專頁嘅更新!長遠而言就要根據品牌需要而考慮其他內容平台,例如用戶數目不斷上升嘅Instagram及LinkedIn,了解唔同平台嘅獨特性,針對自己品牌嘅目標客戶需要而建立唔同平台,咁就可以減少Facebook作出重大改動時對品牌嘅影響。

繼續閱讀>

【You Find Awards | You Find榮獲「Best Use of Digital」】

終於得咗喇!心情仍然好興奮同激動!尋晚You Find憑住 淘大 AMOY 麵醬campaign獲得《Marketing Magazine》頒發嘅「MARKies Award 2018 – Best Use of Digital」! 攞獎對其他人嚟講可能已經係例行公事,但對於You Find係一種肯定,肯定咗You Find十多年嚟由新蒲崗嘉時默默耕耘到觀塘彩虹工業,再奮鬥到觀塘聯僑,一步一步嘅成長里程碑。 我哋衷心感謝每一位路上遇到過嘅客戶、多謝每一位新舊Youfinders,無論甜酸苦辣,都係You Find成長嘅印記。今日只係一個起點,未來我哋會繼續保持創意同競爭力,提供更多專業、創新嘅市場營銷策略方案,期待同更多新舊客戶緊密合作,締造雙贏商機,一齊散發光芒!

繼續閱讀>

【不可不留意嘅社交媒體5大方向】

社交媒體方向1. 善用社媒聆聽(Social Listening)工具 品牌可以透過Social Listening工具去持續聆聽用戶對品牌嘅意見、討論、用後感等,對品牌部署推廣或防止公關災難都非常重要,仲可以監察對手動向。 社交媒體方向2. 繼續利用影片行銷 「任何人」、神秘嘅煙花電視廣告喺2018年年尾都成功喺網上引起迴響,預料2019年仍然係由影片主導嘅一年。加上一條影片可以剪成唔同長短版本放到Facebook、YouTube,甚至剪成TVC等多平台播放,發揮最大效益。 社交媒體方向3. 認識Micro-influencers marketing 2018年KOL行銷多不勝數,但相信2019年Micro-influencers會開始取代KOL,成為主流營銷策略。KOL除咗價錢比較貴,亦開始俾人「賣廣告」嘅感覺,名不經傳嘅Influencers感覺更似真實用家,亦因為擁有大量Followers,產品資訊更容易滲透入佢哋嘅生活圈子。 社交媒體方向4. 做好品牌內容 相比起呃Like、留言「+1」呃engagement嘅內容,無論係Google定Facebook近年都出力改變演算法,去打擊一啲無內容/標題黨/假新聞等行為。2019年不妨認真做好品牌內容,配合大數據分析去製作吸引受眾興趣、引起佢哋消費意慾嘅內容,提高品牌形象、培養忠誠嘅Fans。 社交媒體方向5. 留意Stories Ad.發展 由Snapchat開始流行嘅Stories模式,好快就被複製到Instagram、Facebook、WhatsApp,甚至YouTube!目前全球每日有超過4億活躍嘅Instagram Stories用戶,加上不停開發嘅新功能,2019年可以多啲嘗試配合Instagram Stories新功能同Fans互動,搶佔市場。 推薦:

繼續閱讀>

數碼行銷的三個關鍵詞

數碼行銷的三個關鍵詞: 一、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 關係行銷,也就是線上顧客「我」的參與度,至關重要,綜觀而言這種行銷模式有三種不同的粘連方式,分別叫做金融(Financial)、社交(Social)及結構(Structural)。如果我們要做一個線上業務,最理想就是做到第三種,即結構粘連的程度。 第一種:金融粘連(Financial Bonding ) 金融粘連簡單來說,就是凡事向錢看,哪裡便宜就走到哪裡。由于顧客并沒有一些深层的考慮,如品牌、質素、外觀等,所以當消費時,價值是顧客唯一考慮因素。例如是訂購機票,現時很多網站如Ctrip都有訂購機票的功能,比起一般直接在航空公司訂機票,Ctrip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羅列出不同航空公司的機票,從而對比價格,這對於一些沒有對特定航空公司有情意結的客戶,可以輕易挑選出符合要求,而價格最低的選擇,這就是所謂的金融粘連。 第二種:社交粘連(Social Bonding) 指網站和「我」直接有些許感情的基礎,沒那么容易離開;但如果第二個網站的貨品一樣那麼優秀,而且更便宜一點,那我會從第一個網站走到另一個。這種情況下,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預訂酒店。 A 網站的價格確是很實惠,但價錢上有沒有比別的網站便宜呢?但如果找到比A網站更便宜的 B 網站,我會選擇B 網站,這是很正常的事。但要留意的是,為甚麼第一個網站還是得到了我的垂青呢?因為他有社交反應(Social Response),可能有人在網站上可以發問問題,與我互動,解答我的難題。這樣有機會留到一批客人,但未必是最有效的。 第三種:結構粘連(Structural Bounding) 講金,但便宜些許少就離開,講心,留得住一時,但都不及結構強大,因為它令顧客不能離開,你試想一下,很多朋友不喜歡用 Yahoo,他一定會堅持說Yahoo會讓人入侵,所有東西被偷,很麻煩的。但無論他怎樣罵,他卻不走,為甚麼?既然Google搜索比較容易,伺服器比較快,為甚麼不轉? 那就是朋友圈不知道他的電郵,如果要通知每一位是很麻煩的,所以,儘管你很討厭Yahoo,但你卻走不了。你可能不常用hotmail,只不過因為某些原因走不掉。朋友都知道你的Hotmail電郵地址,這個就是結構粘連(Structural Bounding)。 Facebook也類似,你不可能不用,因為你全部朋友都在裡面,你想離開都不行。然而,為甚麼有的年輕人會離開Facebook 呢?正正因為他們不喜歡被人約束,不喜歡被人看到他的東西,所以他就走到另一邊。這些社交粘連對於我們來說有好處,但對我們來說是阻礙,所以做任何數碼行銷是一定要結構粘連,那才是最為牢固。 二、個人化(Personalisation) 個人化的範疇很廣,主要看4個層面。產品服務個人化、網站個人化、電郵個人化,以及溝通個人化。下面讓我們逐一分析。 第一個層面:產品服務個人化。 Amazon是美國很大的一個購物網站。你在Amazon搜尋過書之後,它會記住你的偏好,並為你推薦同類型的書籍,你搜索或購買的書籍或物品越多,它的推薦就會越準確。這就是數碼行銷的產品服務個人化。 第二個層面: 網站個人化。 網站可以做到絕對個人化。原因是因為它可儲存你以前的記錄。如果你登入用戶,它會知道你以往做過甚麼。我經常想問,如果我常常登入某個網站,為甚麼我不可以要求我看到的首頁與別不同? 但網站個人化在香港甚少見到。網站個人化講求如何把內容與個人結合。試想想一個 80 歲老人,上網時,網頁的字體太小看不清楚。他固然可以放大,但最完美的在於網頁能不能有自備這個設置。 第三個層面:電郵個人化 有時候,每個人收到的電郵推廣都一樣,但厲害的是名字不一樣。不過它有時候也會弄錯名字,例如將你的姓氏和名字會調換了,你不會覺得很奇怪嗎?奇怪在於電郵沒有做個人化。 一個好的推廣電郵應該是甚麼樣子的呢?你可以記錄對方過往有沒有開啟過你的推廣電郵?如果我連開都沒有開的話,你發送給我也只是浪費我的時間,你的資源。 如果對方有開啟的話,或者可以試試。如果每一個星期發送一次,開啟次數不多的話,你可以試試延長到兩星期,次數或許更多一些。當我覺得你沒有拒收我,其實可以做很多測試,但一般人不會。這就是一般電郵行銷的弊端,一封發給一萬人(one for all)。但真正的電郵行銷傳統是一對一。 第四個層面:就是溝通個人化。 溝通個人化包括你的職銜、電郵地址、內容、署名及發送頻率。你要保證顧客進門就不會離開,必須是由你去將溝通客製化(Customize),根據以上提到的三個層面,由產品及 / 或服務個人化,到網頁結構 / 內容個人化,再進而到終極的溝通個人化。 從個人化到如何更有效的達到電子客戶關係管理策略(e-CRM Strategy),最常見的有選擇助手(choice assistant)。當你在選手機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每個型號的手機的功能,不是電話專家是難以分辨每部手機的功效的。所以你要使用選擇助手替你的選擇縮小,間接幫助你找出你最想要的手機型號。特別你是電子商務公司(e-companies)的時候,出現了太多產品難以選擇的時候,選擇助手這功能便能大大幫助了你。 訊息個人化 GA幫到手 另外一樣個人化的方法就是個人化即時訊息(Personalized Messaging)。無論在任何的通訊平台如電郵、SMS、WhatsApp做推廣也好,我們都一定要實行個人化。 一般來說是用電郵時,最差是甚麼都不知道的客戶,我們叫無名氏(Anonymous),你沒有辦法將其訊息個人化。但只要你了解客戶探訪你的網站的頻率,在網站做過甚麼動作,有沒有記錄下來,甚至有沒有他的ID,他的名字,他的電話號碼。當你知道越多東西,你的客製化成功率就越高。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 Google Analytics(GA)。你安裝了在你的網站後,你可以知道甚麼人、甚麼時候上過你網頁的哪版、停留多久或按過甚麼。最早期的GA,只是知道何時登入及何時進出。後來加入了更多功能。 很簡單,港鐵進行推廣,推廣內容裡很可能有個二維碼,讓你掃描,掃描後就直接進入你的網站,如果我沒有辦法查到有多少人進過我的網頁,何來知道這個成功與否。如果我不用下線的推廣,我往上設置一個廣告橫幅(Banner),Banner指向一個網頁。如果我不查的話,你永遠不會知道哪個咖啡館更有效率,何來知道哪個用的錢比較少,你永遠不會知道的。 三、網頁廣告檢視(Checking) 例子一:一按Banner廣告便退出 Checking最有趣的是,比如我的網頁有Banner,按鈕在那裡,你會發現有些人按進去,會去了第一版。但如果一看到第二版,人們便立刻退出的話,那就代表推廣很不成功,如果你發現有 100 個人都是這樣,一進就按退出,證明這個品牌十分有問題。 例子二:一進付款頁面便離開 這些數據十分重要,又或者甚至你會發現有些人下載支付表格,但他沒有做網上支付,雖然離線支付也是可以的,但所有東西都需要做checking,才有辦法去量度。 甚至你需要設定下載表格,下載表格之前必須先填寫一些個人資訊,以便檢查客戶的基本資訊。而GA可以幫助你拿到這些資訊,此後,如果你發現有個顧客,常常去到支付頁面就離開,你就可以發送一個電郵給他,問他是否在付款時出現問題。 例子三:偏不看你的品牌 例如你發現有個人很喜歡看某些樓房,但偏偏就是不去你的門市看,你是否應該找個經紀聯繫他?提供一些樓房給他看?這就是Google層次結構(Google Hierarchy)發揮優勢之處了。Google Hierarchy最大的好處是不用付費,即可拿到相關的客戶資料。 讀者如系那個有效地運用數碼行銷,那就是記緊關系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個人化(Personalisation),以及網頁廣告檢視(Checking) 這3個關鍵字。透過粘連將用戶綁定,然后根據用戶不同的喜好,推薦他們有興趣的廣告,再密切地關注他們的檢視方式再不斷改進,最后達成目的。  

繼續閱讀>

全新「數碼策略模型」,助你提升競爭力

要實現數碼行銷領域的「量度」,必然離不開全新的數碼策略模型。筆者身為策略師,曾向不少大中型企業制訂數碼策略(Digital Strategy),並以多年教學及顧問經驗,整合了一個全新的「數碼策略模型」(Digital Strategy Model),把數碼行銷的概念形象化,並涵蓋其特性,為市場人員提供框架,以便更有效應用到數碼行銷的策略制定和量度上。 這個全新的「數碼策略模型」提供了一套準則,並給予清晰的指引,讓市場人員制訂和量度推廣活動的指標,可因應不同的指標,訂立具競爭力的整合數碼策略。同時,這模型亦能作為一個結構框架,讓企業能決定採用哪些數碼行銷工具,以更有效達致行銷目的,並釐定運用哪些數據和量度工具,作檢測成效及改善活動之用。  「數碼行銷」的整合策略並不局限於技術操作層面,在執行方面亦應深究。例如: 01.接觸客戶時,文案是否切合顧客的語言習慣,內容是否別出心裁,能否在眾多 Post(Post)中出奇制勝,以加強顧客與品牌產品的互動性? 02.在社交平台處理負面評價時,企業是否有成熟的危機意識及配套,迎刃化解公關災難? 03.反之,如果在網下出現「公關災難」,企業又能否駕馭強大的數碼平台,扭轉頹勢,挽留現有客戶群之餘,又增加正面評價,吸納更多新客人呢? 市場人員在制定行銷計劃時,亦應按年度財務預算及業務性質,適當地分配資源到網上網下平台,作全面的市場策劃。一些小型企業及非牟利機構,亦可善用網上資源,以數碼平台,開拓新領域。 「數碼行銷」雖有別於傳統行銷,但不代表應摒棄傳統市場學概念,而應以這些學術模型為基礎,再加以建構及反覆修改,創立一套適合「數碼行銷」的獨特方案。 #個案分享: 快和準對數碼化的重要性 記得在去年10月,一間醫學美容中心推出一輯網上廣告,請來外貌非常相似的阮兆祥和盧覓雪飾演一對孖女,用二人的成長過程遇到的不同待遇,帶出做好皮膚保養的重要性。廣告推出後立即成為網上熱話,兩位藝人、連帶美容中心在社交平台的提及度(Social Mentions)大增。除了廣告片本身的瀏覽量高外,美容中心Facebook專頁的讚好人數,也在廣告播出後短短一個月增加了10%。 其實,阮兆祥和盧覓雪這對「孖公仔」組合並非首次在銀幕上出現。早在2010年TVB一個節目中,二人初次走在一起,已成功變做熱話。這次醫學美容中心廣告又將熱話「翻炒」,成功捉住網民對這個搞笑組合的喜愛度。當然,其他品牌也可乘著熱潮,邀請他們作宣傳。 熱話每天都有,但能否利用熱話為自己的品牌帶來好的宣傳效果,那便視乎市場營銷人員的功架了。在2016年,有網民將《夢中的婚禮》配上「雞!全部都係雞」的歌詞,很快便在網上鋪天蓋地流傳,不少市場營銷人員都爭相利用這首歌,在Facebook出帖子、拍片。早前也有補習導師將學生感謝他的Whatsapp對話放在Facebook專頁,不過很快就被網民質疑是他自己傳給自己「製造」感謝對話。不少Marketer都隨即「抽水」(即在某一事件上借機引申為對另一事件/事物的批判或嘲諷),製作相類似的感謝對話,為自己品牌「吸like」(即吸引對其的注意及喜歡),增加專頁的互動率(Engagement Rate),又可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品牌。 不過,即使市場營銷人員亦深深明白「即時」的重要性,但很多公司的制度都未必容許自己品牌的Facebook專頁帖子成為熱門話題。前線員工或營銷公司從看到熱門話題,到構思「抽水」點子、寫Facebook帖子、設計圖片,可能只是1至2小時的事情,不過有些公司的帖子要經高層審批,之後還要過「高高層」,拖延1至2天才通過,可能屆時熱潮己過。 所以在各行各業都走向數碼化的年代,無論是「抽水」的內容,還是在數年後重新利用過去的熱話作宣傳,都要「快」和「準」。  

繼續閱讀>

何謂數碼行銷(二)數碼行銷難點:「不能量度,就難以改善」

行銷巨人Peter Drucker說過: 「你不能量度一件事,就難以去改善。」(If you can not measure it, you can not improve it.) 以前,市場人員可能要靜待廣告或新產品推出兩星期,再慢慢搜集市場反應,但現在是數碼世代,市場人員可以拿到大量的即時數據,這些資料看似很值錢,但又應該如何變成現金呢? 市場人員須根據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制定統籌「數碼行銷」策略,並在產品接觸客戶的層面和宣傳技巧上,隨機應變,迎合需要。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在掌握好傳統市場學概念後,以此作基礎,再作延伸,這更能有效探討數碼營銷時代裹,消費者的購買模式及相應的市場應對策略。  

繼續閱讀>

何謂數碼行銷(一)數碼推廣的重要性及威力

「日新月異」這個詞語雖然很舊,但形容最新資訊科技卻非常貼切。千禧世代,電子產品顛覆了大眾的生活模式: ‧由以前的「電視汁撈飯」,到今日的「機不離手」; ‧由以前長途跋涉到名店搜購心頭好,到現在只需用一隻手指,點擊一下,便能安坐家中,靜待到貨。 消費者沉醉於多姿多彩的網絡世界,令市場營商環境產生了巨變,商場杳無人跡,生意如坐瀡滑梯節節下降;電視廣告成為過氣大哥,如今難以接觸客戶。傳統宣傳媒體氣虛血弱,能獲得的資源投放亦逐漸下調。餓了卻沒飯吃,力氣自然更差,面對種種營商環境的轉變,商家急忙開拓出路。放眼四海,網上行銷逆勢向上,自然成為大家的救命草。網上行銷其實亦只是數碼行銷的其中一種手法。 數碼行銷一般是指將電腦科技與網絡結合,從而達到推銷的手法。時至今日,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數碼行銷不再單單局限於電腦,更應用於電視、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游戲機等不用平臺。令到「行銷」達到了不再受地域、時間、成本等因素所限制。 #1.1數碼推廣的重要性及威力 數碼營銷銷逐漸普及,上至公司高層,下至執行的巿場推廣人員,甚至是個人層面均知其重要性及威力。 根據香港審計處的數據,近年投放於數碼媒體作推廣的資源穩步上升,預計到 2017 年,其年均複合增長率將比自 2015 年上升 3 成,比其他傳統媒體更為快速。美國市場的情況也類似,根據U.S. Commerce Department的數據,由2013年第二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電子商務的增長已經遠超於傳統的實體商店,而美國於剛過去的感恩節實體店的銷售更錄得下降。 今時進行網上購物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45到64歲的用家亦有超過50%曾經試過網上購物,而65歲以上的朋友亦有48%嘗試過網購。當你開始拓展電子商務時,你的商品及服務就已經是面向世界,全球各地的潛在消費者都可以經由網店接觸到你。 #個案分享:電子商務之大場趨勢 先讓筆者舉一個個人經歷作例子:筆者是三個孩子的爸爸,筆者希望給他們更好的保健產品去增強他們的健康,雖然筆者已經有一張健康補充品及有機食品的清單,但由於這些商品香港均沒有發售,只好於美國網購。但當筆者用這間店的網購愈久,就愈發現它非常具競爭性。它的定價非常進取,而且貨品選擇亦多,讓你可於一間店裡就已經買到大部份你需要的東西。而且它的物流效率高而且價錢合理,早前更推出不論買多少東西,運費都只是劃一港幣$40的推廣活動。 其實電子商務對每個行業都影響深遠,就算你得到香港的獨家經營權,客戶們依然可以於其他網站上購買,加上Uber及Airbnb等電子化的商業模式興起,電子商務已經完全進入我們的生活。不論零售或服務業,整個行業的生態正在轉變,如果想要保持品牌的競爭性,大家必需要瞭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而去制定一套度身訂造的電子商務策略方為上策。 而數碼行銷涉及不少技術操作及專業用語,例如搜尋引擎行銷(Search Engine Marking,簡稱SEM)、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簡稱SEO)、社交媒體優化(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簡稱SMO)及分析(Analytics)。這些新字看似複雜難明,卻在「數碼行銷」中擔當重要角色。只要瞭解透徹,適當應用,業務定必穩步上揚(可參照第●章)。 由數碼行銷衍生的不同行銷範疇,如搜尋行銷( Search Marketing)、視覺行銷(Display Marketing)、視頻行銷(Video Marketing)、 社交媒體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手機行銷(Mobile Marketing),不同領域,各有特色。市場人員可按客戶群的習慣、喜好,作出針對品牌的推廣,這比傳統媒體更能貼近顧客需要,亦能以不同測量工具收集顧客數據作分析,改善銷售策略。只有「給客戶所需」,才能刺激其購買慾,產品才能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毫不夸張地說,現在是數碼行銷的年代,一旦追不上這個趨勢,很容易被淘汰。

繼續閱讀>

「搜尋攻防戰」決勝關鍵是?

前文提及過的社媒聆聽(SocialListening)-搜尋網絡上的聲音再訂下市場策略,相信大家還有印象。在當代的消費模式,並非只有企業品牌才會「做功課」,消費者一樣會先於網絡上搜尋各大平台對於某產品的評價或討論,才決定購買與否。 究竟是企業品牌先定下市場策略,令產品擁有良好評價,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好感?還是讓消費者搜尋到企業品牌的負面訊息,從而拒絕購買?這便是企業品牌和現代消費者的一場「搜尋攻防戰」! 而這場戰爭的決勝關鍵便是「搜尋」! 自Google誕生後,GoogleSearch使用者與日俱增,「搜尋」亦早已融入大眾生活之中。根據UBSEvidenceLab於2018年的研究顯示,亞太區高達71%的消費者在釐定購買決策前,會先在網絡搜尋目標產品資訊,在網絡搜尋產品評價,甚至親身到實體店試用該產品。 「先做功課,後下決定。」是現代的消費模式,從黃頁到GoogleSearch,企業品牌必於網上建立良好的品牌和產品形象後,方能於市場上確立優勢,而為企業打好市場基礎的一大方法便是搜索引擎優化(SEO)。 SEO約在10年前在香港開始運行,相信大家對於此並不陌生。原理很簡單,消費者若能在搜尋引擎發現產品能擠進首頁愈前排的位置,便會覺得該產品愈好,購買意慾更高。SEO便是為企業產品推上搜尋引擎高位,在消費者搜索某些關鍵字時,已能帶出品牌產品訊息。 除了此之外,SEO更可配合搜尋引擎行銷(SEM),用專業的方式去增加搜尋引擎結果的能見度,進行綜合網絡行銷,把搜尋轉化成自己的武器,對消費者「做功課」的行為運籌帷幄。 不過,奠定基礎並不容易,香港很多大型企業近年才開始接觸SEO,相對外國,甚至東南亞國家更為落後。可惜的是,現今不少企業品牌還對於SEO等的網絡市場策略抱有懷疑態度。有見及此,YouFind將於10月中旬舉辦搜尋引擎優化的研討會,為企業品牌解釋疑惑外,更助您輕易攻破消費者的心理護盾,勝出這場攻防戰。

繼續閱讀>
privacy

We use cookies on this website to provide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browse the website, you are giving your consent to receive cookies on this site. For more details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