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 updated with our latest gifts, offers and news:

13336

You are all set, thank you.

Facebook

Facebook在全球推出群組的限時動態並加入表情符號功能

Facebook於星期二宣佈將於全球市場推出群組的限時動態(Stories),並讓群組成員使用表情符號。群組管理員會有權對限時動態的內容及發佈成員進行審查。   為何值得關注 Facebook的群組功能為品牌和廣告商提供接觸客戶的另類途徑,讓他們不用單靠動態消息廣告吸引客戶。現在限時動態正式在全球上線,擁有群組的市場人士將能藉此加強群組成員間的互動。 Facebook在年初開始讓群組使用限時動態,然而最近才加入表情符號的功能,增加成員對帖子的反應。十月份,Facebook引入一系列的監控方法,讓群組管理員對發佈成員和限時動態的內容進行審查,這些權限包括: ? 禁止成員在限時動態發佈內容,或對其使用靜音(Mute)功能。 ? 成員在限時動態新增內容前先要得到批准。 ? 刪除限時動態內任何與群組不相關的相片或影片。 ? 專有設定,僅讓群組管理員在群組發佈限時動態。 ? 群組限時動態的選擇性退出(opt-out)功能,限制群組內某些功能。 Milky Mommas 群組的管理員Christine Rushing告訴Facebook,她群組內的成員正在透過限時動態互相分享兒女的照片。 Christine說:「這渠道非常好,能吸引成員彼此分享生活的片段。對管理員來說,我們很喜歡限時動態的彈性。管理員可直接而輕鬆地與成員互動,或以它為接觸成員的另類工具。」…

Read More

Facebook等科技巨頭,是否監控着我們的生活?

有沒有想過為何Facebook對用戶習慣如此瞭如指掌?因為除了通過追蹤用戶在Facebook上點擊頁面或廣告的行為,這科技巨頭似乎購買了不少用戶的敏感數據,包括用戶家庭收入、頻繁光顧的餐廳類型,甚至是錢包中有多少張信用卡。 美國獨立新聞機構的報告中指出,從去年起Facebook對外大量收集用戶的機密資料,當中包括「個人可投資資產1-24,999美元」、「家庭總收入介乎10萬到12.5萬美元」等等。報告亦道出,Facebook購買用戶線下活動的資料,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雖然Facebook手握大量數據,看似不足為患,很多人對此並不介意,但事實上這象徵其監控能力十分強大,甚至比政府強大。例如在2015年,港府就曾向 Facebook索取資料70多次,協助處理各類刑事案件。 這反映出Facebook可直接或間接監控我們的生活,暗藏敏感數據被使用的隱憂。 若他們運用手上的數據,並且拼湊從第三方購入的數據一起分析,便能精準掌握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力量往往大得令人意想不到。而且除了Facebook,別忘記谷歌、蘋果、微軟及亞馬遜等科技領導者也同樣擁有這種龐大的力量。 今時今日,網絡監控已是全球焦點之一,數據保安的警號已在世界各地響起。我們在享用大數據帶來的便利時,亦要關注個人的私隱保障,以及企業怎樣收集和運用數據,避免個人資料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使用。  

Read More

LinkedIn

LinkedIn is not so popular in Hong Kong but it is commonly used in other country and Hong Kong is…

Read More

【互動新思維:Facebook直播】

社交平台上不只一個品牌,要做到在芸芸品牌中突圍而出,靠的除了是品牌文案吸引、圖片美觀,更重要的是向你的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說話。這裏說的並不是「品牌想說的話」,而是「目標受眾」想聽的話。現今的「網民」追求真實感、「貼地」,而抗拒千篇一律的推銷文章。品牌就要考慮如何藉助社交媒體的功能,與目標受眾來一趟貼地的溝通。其中,筆者認為Facebook今年推出的直播功能頗為不錯。 提起直播(Live),相信讀者們都會想到直播遊戲或年初風靡一時的「17」程式。比起上述兩種方式,Facebook擁有龐大的網絡人口受眾,互動率高,直播功能來得更直接有效。 Facebook直播無疑能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令品牌更貼地及人性化。雖然有了新形式的幫助,但品牌亦不可拘泥於老派做法,如單純直播記者招待會,實為搬字過紙,未能用盡直播的優勢。 要突破傳統思維,就要善用直播的即時性及互動性。如早前歌手張敬軒以「降兩度」之名在Facebook直播小型演唱會就是好例子。他先在Facebook揚言某月某日會直播,直播當天帶同樂隊演唱,規模不亞於普通小型演唱會,並根據Fans的留言即場回覆,令整件事的互動性大大提高。 另外,淘大亦曾以直播形式輔助線下活動的舉行。一般品牌對線下公關活動的做法都是派遣攝影師為現場拍照,翌日在Facebook張貼活動花絮。這樣的話,又有多少網民會感興趣?相反,直播整個活動,輔以即時的有獎問答活動,就能在短短兩小時內賺取8萬的瀏覽量及超過1千人的參與。由此可以看出,線下活動與Facebook直播緊密配合下,既能獲取網民對活動的關注,亦能於社交平台獲取不少互動,相得益彰。一加一,品牌效應絕對大於二。 隨着不同社交平台冒起、各種功能推陳出新,社交媒體在品牌推廣策略上應當佔一席位。各位品牌經營者,不妨多加心力將更多創意及資源投放於社交媒體之上。

Read More

【緊貼網絡熱潮,亦可把握成機遇?】

「雞,全部都係雞」一個月前是網絡熱潮,連明星、網絡紅人都爭相拍片自彈自唱;一個月後,這個話題卻已顯得Outdated。這個現象正正反映了網絡世界的即時性、快速傳播和具爆發性的特點,如果能把握時機作出應變,隨時為品牌帶來正面而巨大的影響。 當互聯網不斷滲透到生活、每名香港人平均日花超過3小時上網,瞬息萬變的網絡威力實在不容小覷。早前探討過藉助社交媒體監測(Social Media Monitoring)幫助管理網上聲譽,今次筆者想跟大家分享從社交媒體監測網絡熱潮,從而轉化成機遇的案例。 事緣有網民於8月12日在高登討論區以歌詞形式發佈了「雞,全部都係雞」的帖子,出乎意料地都令大家聯想到Richard Clayderman 演奏的鋼琴名曲《夢中的婚禮》,這份創意也頓成網絡熱話。8月13日,有反應較快的網絡紅人如盤菜瑩子以影片形式分享自彈自唱,為事件升溫,影片亦陸續於互聯網上瘋傳、轉載和討論。 當大家期待售賣炸雞的KFC「出招」時,其競爭對手麥當勞卻搶先於8月16日在Facebook出Post成功「抽水」,造出巨大迴響,該Post除了有極高的投入互動率(Engagement rate),背後的社交媒體監測數據更值得我們留意。 筆者分析「全部都係雞」現象期間的數據發現,KFC的搜尋量(Search Volume)一直高於麥當勞,但在8月16日麥當勞Facebook成功抽水後,麥當勞的搜尋量首次出現逆轉,甚至於8月17日後開始大幅高於KFC,成功為品牌帶來更多談論。另外,筆者亦留意到有網民留言提及麥當勞過去的一些口耳相傳(Word of Mouth)的負面報導,亦巧妙地給予麥當勞一個澄清的機會,可見善用網絡熱潮,擊中爆點,能夠轉化成更多發展品牌的機遇。 傳統紙媒直到8月18日才廣泛提及事件,但事件已降溫不少,以往由傳媒主導的社會熱話,現今更多經由Facebook、YouTube、討論區等醞釀及爆發,最後才「推上報」。互聯網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而且機遇處處,如果投放更多資源,配合社交媒體監測,把握一閃即逝的機遇去觸及目標客群,隨時為品牌帶來巨大效益。當然,品牌也要用心經營,建立口碑,避免被精明的網民反駁。  

Read More

Instagram是發展品牌的大趨勢?

隨着流動裝置的普及,亞太地區智能手機用戶超過10億,帶動社交媒體如Facebook、Youtube、Twitter、微博、WeChat等高速發展,這些平台的成長亦為品牌和消費者的互動提供了更多機會。 最近國際市場調查機構Kantar TNS的Connected Life研究發現,Instagram在香港滲透率達70%、Snapchat亦有46%,對比2015年有明顯增幅,從數據可見香港人對新事物的接受程 度高,兩款主打以手機直接分享生活照片、影片的社交平台越來越受歡迎,也反映港人追求富美感而真實的視覺化表達方式。 新平台的興起為品牌提供更多機遇,然而社交媒體的玩法多端,各自的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亦不同,所以沒有「睇到老」的一本通書,用戶人數增長未必代表有龐大的客戶群。假如品牌沒有了解每個平台的特性及發展趨勢,就盲目推出 廣告,可能會弄巧反拙、浪費金錢。 以Instagram為例,Instagram是個分享高質感照片的分享平台,香港地區用戶以年輕、擁有高購買力和學歷的在職女性為主。 Connected Life調查就提及有23%用戶會主動忽略品牌的貼文或內容,33%用戶在意被網絡廣告的訊息追蹤或打擾,更有近半數16至24歲的香港 Instagram用戶傾向於信任朋輩或不認識的用戶分享,多於品牌的廣告硬銷,所以品牌應該考慮如何針對Instagram的特性,從而提升用戶的接受 程度與互動體驗。 在這一方面,筆者覺得可口可樂香港的Instagram做得不錯,他們能因應Instagram的風格及用戶對千篇一律的產品推銷圖的抗拒,從圖片的色 調、構圖、濾鏡等方面入手,結合文案製作出繽紛、吸睛、真實而人性化的貼文,營造出一個活力繽紛、吸引人追蹤的品牌形象。 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社交媒體,Instagram、Snapchat的興起不代表可以取代其他原有的平台,正是由於不同社交媒體有着不同的特性,新興的社 交媒體反而增加了讓品牌有更多樣化去宣傳的渠道。所以品牌宜有策略地因應產品特點及對象去選定最合適的社交平台,為品牌賦予個性,提升品牌形象,與客戶/ 潛在客戶建立長遠而忠誠的互動關係。  

Read More

Facebook假廣告帶來的影響與啟示

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近月指出,俄羅斯在之前的美國總統選舉中,透過Facebook買下超過3000則廣告,而Facebook估算至少有1000萬人於當時看過有關廣告。鑑於這種情況,Facebook發表聲明,稱會增聘1000名員工審查提交的廣告,防止俄國或其他政府利用同樣方式干擾他國選舉的公平性。 這種假廣告的影響力之所以如此廣泛和巨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由於Facebook正確判斷用戶的偏好,增加了他們對假廣告的信賴度。 Facebook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見到你喜歡點讚、評論或分享某類型的內容,就會給你更多該類型的動態更新,例如你是「黃絲」,經常留意在Facebook上的有關資訊,它就減少為你提供關於「藍絲」的資訊。 同理,在美國大舉期間,當用戶有了某種政治取向,自然會收到更多有關這方面的廣告,也會主觀上喜歡和相信當中的內容。因此,當他們見到這些假選舉廣告,便會間接動搖了其政治判斷。 另一方面,其實Facebook早已接管了新聞媒體的生態系統,成為不少大眾接收社會資訊的主軸。在Facebook盛行之前的時代,大眾往往依賴傳統媒體接收社會資訊,但自從Facebook愈來愈盛行,大眾的依賴性早已轉移到Facebook那邊。正因為Facebook已經佔據了媒體資訊分發的主導位置,所以一旦出現大量假廣告,這便足以影響整個線下的生態。 從選舉假廣告一事看來,Facebook和整個社交媒體暴露了一個重大問題:網上媒體資訊欠缺一套嚴謹的監察及管制系統。近年我們看到不少「內容農場」的假消息和假新聞充斥於各大社交平台,正是最佳的鐵證。還記得嗎?不久之前Facebook出現了一宗假新聞,是藝人余文樂和阮小儀「公開戀情」,轟動全城,結果二人需要紛紛出來澄清事件。 事實上,自從愈來愈多失實的資訊充斥在網絡上,外國已有不少人已經回歸到像時代雜誌此類傳統媒體那邊,罷看和不相信其他網絡媒體資訊,因為前者始終有完善的內容管制,相比起來更有公信力。這無疑對社交媒體的發展造成重大衝擊。 另一邊廂,Facebook即將投放大量資源審查內容及廣告,這代表其資訊的自由度很快會收緊,影響的層面或會涉及一些真廣告及消息。在兩種情況加起來之下,社交媒體會否守住媒體資訊分發的主導角色,還是拭目以待。  

Read More

Google一直在竊聽用戶說話內容,你知道嗎?

面對資料外洩的醜聞,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聽證會中表示了Facebook沒有透過咪高峰來竊聽用戶說話內容,藉此更精準的方式替廣告商鎖定目標客群。但有趣的是,Google沒有為此作出任何回應。 最近有人為此進行直播實測。沒養狗的實測者首先顯示在沒提及「狗玩具」之前,網頁上所有廣告均與此無關,及後他對咪高峰自言自語,當中提及「狗玩具」、「絨毛玩具」、「Kong(狗玩具品牌)」及「紅色黑色」。 結果當他再瀏覽網頁,便發現全部廣告馬上變成狗玩具,當中更包括紅色及黑色的絨毛狗玩具和Kong的廣告,這足以證明了Google有進行語音辨識系統的竊聽。另一邊廂,隨着有「史上最嚴格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稱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DPR)將於5月尾實行,這為Google添上一重不明朗因素。 因為GDPR是一款極具人權保護色彩的規範,企業若未有得到用戶的明確同意,與第三方分享用戶資料,那麼可能面臨2,000萬歐元(約2,500萬美元)或 4%全球營收的罰款。 眼見GDPR生效在即,Facebook已經吸收了是次的教訓,決定與多個大數據中介公司終止合作關係,並非下令所有部門重新檢視手上得到的數據,評估是否有必要獲取它們,以及數據能否改善Facebook提供的服務質素,防止遭受巨額罰款。 可是,Google對於竊聽一事沒有甚麼行動,甚至選擇沉默應對。市場上的營銷者雖然對於Google暫時抱有樂觀態度,但假如事件發酵和爆發,這會否引起像Facebook這樣的聲譽受損,仍是未知之數。  

Read More

How to manage brand reputation online effectively

In the previous article, we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Media Monitoring. Let’s continue with this topic and discuss further…

Read More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your brand reputation on the web

In the previous article, we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media monitoring, and this time we will continue the discussion…

Read More

Monitoring brand messaging is becoming more globa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the news and PR events of the same br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will affect each…

Read More

[Facebook Tries Changing Feed Mode?]

Recently,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opic is Facebook’s testing in specific countries, where they’ve split the “News Feed” into “Personal Feed”…

Read More

[5 Key Directions in Social Media You Can’t Ignore]

Social Media Direction 1: Make Good Use of Social Listening Tools Brands can continuously monitor users’ opinions, discussions, and post-use…

Read More

An unintentional remark of the “post-00s” has brought a major warn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media outlets

Do you remember a street interview about the “post-00s” that went viral on Facebook in the early years? One of…

Read More
privacy

We use cookies on this website to provide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By continuing to browse the website, you are giving your consent to receive cookies on this site. For more details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